深入浅出图文茂,妙语连珠话传播——人文与传播系张泉泉老师观摩课展示

510下午,我院本学期第三次教学观摩课在花津校区2070109教室举行。人文与传播系张泉泉老师,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为现场师生讲授了《传播学》课程中的重要内容——“大众传播的功能”。院督导团成员、教务处和人文与传播系领导及部分教师到场观摩。

张泉泉授课的第一环节——“以图传播”,以图片展示与文字讲解相结合的方式,点评近一周内的网络热点问题,引发学生的思考。如通过对“反映一代人青春特征和缩影”的近期热映影片《致青春》之社交网络传播路径分析,让学生思考新媒体时代的粉丝型受众特点;通过近期网上热议的投毒案话题及其所涉白宫请愿事件,让学生发掘中国互联网从萌芽到发展的轨迹,并进而思考中国两个舆论场(官方与民间)窗口。

在课程的第二环节——理论教学环节中,张泉泉从功能呈现(包括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)与功能释放(包括正功能与负功能)两大方面,详略得当地阐述了“大众传播的功能”。首先,张泉泉通过介绍拉斯韦尔的“三功能说”、赖特的“四功能说”、施拉姆的功能观、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,让学生理解大众传播的显性功能;其次,张泉泉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说起,通过“洞中人”理论引出沃尔特?李普曼的“拟态环境”说,即“楔入在人和环境之间的虚拟环境”;最后,在简要介绍了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后,张泉泉结合李普曼的“拟态环境”说、“刻板效应”说与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负面功能说,详细阐释了大众传播的负功能。

张泉泉老师会引用网络流行语来丰富其表达方式,理论阐述的同时,案例分析也可信手拈来。如在分析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时,老师比较了阿道司?赫胥尼在《美丽新世界》中所阐述的观点与乔治?奥威尔在《一九八四》中所阐述的观点(均出自尼尔?波兹曼在《娱乐至死:作秀时代的公共传播》),并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。这就极大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力。

课后,督导专家、系处领导与全体听课教师对观摩课进行评议。张泉泉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丰富鲜活的教学信息、精彩幽默的教学理念、游刃有余的课堂节奏,赢得了观摩者的一致赞赏。督导团高度肯定了老师高尚的职业素养,指出整节课犹如一场精彩的演讲,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,对青年教师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。(曹莉)

 

时间:2013-05-27        点击:
Copyright@2014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·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:241008 电话:0553-5773139